保定市
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入选200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而已经开工的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移动通讯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在保定建设3G网络,成为全国首先开通3G网的10个城市之一,也成为同时拥有两个3G网的3个中国城市之一(另外两个为上海和无锡);电力充足;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规划建设了保沧、廊涿、张石、大广、保阜、荣乌、张涿7条高速公路,里程801公里,总投资500多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四分之一,全部建成后,保定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200多公里,占全省五分之一,贯穿全市20个县(市),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达到5.4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目前德国水平)。届时保定市区到所辖各县只需1小时车程,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沧州只需100分钟车程,保定将成为南北通衢、东出西联的“高速公路枢纽港”。2009年9月28日竣工的河北省最大的城市立交桥“保定电谷立交桥”,更是为保定交通起到更大作用。公路交通将形成连接京津、接轨沿海,西联晋蒙,形成京津冀蒙交通一体化格局。
保定江城机场处华北平原腹地,毗邻京津,交通便利。机场占地1400亩,空域为机场西南方向300平方公里,使用高度为1800米,能满足运12以下飞机或轻型飞机的起降。这里是京津周边也是华北地区惟一一个成规模的自由飞行和航空运动机场。自1959年以来,江城机场为我国空军和民航培养了近千名优秀飞行员,为我省争得了荣誉。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东晋名将祖逖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等1800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河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