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钢结构
H型钢柱板厚≥25mm的钢构件称为重型钢结构,主要是用在承受大载荷的承重建筑
异型钢
方钢
轧制或加工成方形截面的钢材,钢的密度为:7.851g/cm3,钢材理论重量计算: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W(重量,kg)=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方钢可分为热轧和冷轧两种;热轧方钢边长5-250mm,冷拉方钢边长3-100mm。
圆钢
圆钢是指截面为圆形的实心长条钢材。其规格以直径的毫米数表示,如“50”即表示直径为50毫米的圆钢。圆钢分为热轧、锻制和冷拉三种。热轧圆钢的规格为5.5-250毫米。其中:5.5-25毫米的小圆钢大多以直条成捆供应,常用作钢筋、螺栓及各种机械零件;大于25毫米的圆钢,主要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或作无缝钢管坯。
圆钢与其它钢筋的区别:
1.外型不一样,圆钢外型光圆,无纹无肋,其它钢筋表面外型有刻纹或有肋。这样就造成圆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小,而其它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大。
2.成份不一样,圆钢(一级钢)属于普通低碳钢,其它钢筋多为合金钢。
3.强度不一样。圆钢强度低,其它钢强度高,即直径大小相同的圆钢与其它钢筋相比,圆钢所能承受的拉力要比其它钢筋小,但圆钢的塑性比其它钢筋强,即圆钢在被拉断前有较大的变形,而其它钢筋在被拉断前的变形要小得多
扁钢
是指宽12-300mm、厚4-60mm、截面为长方形并稍带纯边的钢材。扁钢可以是成品钢材,也可以做焊管的坯料和叠轧薄板用的薄板坯。主要用途:扁钢作为成材可用于制箍铁、工具及机械零件,建筑上用作房架结构件、扶梯。
角钢
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有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之分。等边角钢的两个边宽相等。其规格以边宽×边宽×边厚的毫米数表示。如“∠30×30×3”,即表示边宽为30毫米、边厚为3毫米的等边角钢。也可用型号表示,型号是边宽的厘米数,如∠3#。型号不表示同一型号中不同边厚的尺寸,因而在合同等单据上将角钢的边宽、边厚尺寸填写齐全,避免单独用型号表示。热轧等边角钢的规格为2#-20#。
衡水市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界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东部与沧州市的东光县、吴桥县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的深泽县、辛集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的新河县、南宫市、清河县以及山东省武城县相连,北部同保定市的安国市、博野县、蠡县和沧州市的肃宁县、献县、泊头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
衡水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辖1区、8县和2个县级市。
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26.0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8‰,死亡率为7.3‰,自然增长率为5.68‰,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全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为13.5%,我国采用的标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的总人数的10%既进入老龄化社会,该市比此标准高出3.5个百分点。
衡水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到2004年末,共有少数民族37个,512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12%,主要居住在桃城区、故城县、深州市、景县等地,呈小聚居特点。全市有景县西营村、大枫林村和故城县太兴镇、赵鲁屯村4个回族聚居村。
全市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壮族人口较多。其中回族2274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44%,主要居住在景县、桃城区、故城县;满族950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8.5%,主要居住在桃城区、深州市、故城县、景县;土家族420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主要居住在阜城县、枣强县、深州市、冀州市。
衡水市境内居住的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纳西族、俄罗斯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共1479人,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全市各民族长期以来交错居住,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互相支持,团结合作,互通有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市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为建设经济强市做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