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钢
柃条按高度不同分为80、100、120、140、160五种规格,长度可根据工程设计确定,但考虑到运输和安装等条件,全长一般不超过12米。广泛用于钢结构建筑的檩条、墙梁,也可自行组合成轻量型屋架、托架等建筑构件。此外,还可用于机械轻工制造中的柱、梁和臂等。
Z型钢
Z型钢是一种常见的冷弯薄壁型钢,厚度一般为1.6-3.0mm之间,截面高多为120-350mm之间。加工材料为热轧(喷漆),镀锌。加工标准按GB50018-2002执行。Z型钢通常应用在大型钢结构厂房中。加工长度及孔为按加工要求生产。
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市(英语:Ulanqab;日语:ウランチャブ;拼音:Wūlánchábù)地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成立乌兰察布市。全市辖1区、代管1市、4旗、5县,共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72.87万,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
沧海桑田,岁岁年年,揭开历史的尘帷,驻足苍茫的古原,我们仿佛感觉到了生生不息的各民族于历史长河中游戈繁衍,仿佛听到了于金戈铁马,猎火狼烟之中传来的鼙鼓的声声,仿佛看到了乌兰察布大地上演出的一幕幕历史活剧……
战国时,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秦并六国后,又在原来这里的赵地设置云中、代郡、雁门三郡。秦亡后,匈奴趁中原地区楚汉相争,无暇它顾之机,大举南进,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匈奴所占有。西汉时,匈奴还在今天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北魏前夕,拓跋、鲜卑在盛乐(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隋唐时,突厥又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以后的宋、元、明、清历代,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剌、蒙古相继生息之地。把这块北方各民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是从清朝天聪年间开始的。据《绥远通志》记载,乌兰察布得于蒙古语“乌兰察布”一词,即为“红山口”之意。“红山口”在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东北25公里的大青山脚下,历史上为重要军事要塞。所辖六个部落旗于一定时间常常会盟于乌兰察布一地,接受清廷派来的钦差大臣的检阅和听取皇帝的诏命,将会合处的地名冠之为盟。清天聪六年(公元1633年),四子王部落、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即达尔罕旗)等六个部落首次会盟于乌兰察布,故有乌兰察布盟之称。